10.3969/j.issn.1002-7408.2020.12.010
网络民粹主义:反话语表征与治理路径
网络民粹主义是社会底层借助互联网技术,运用套路化、 模式化的话语策略聚合言论力量、 社会行动,介入、 影响公共舆论的话语霸权.中国社会转型激发的"深层矛盾","后真相"现象渲染的"病态心理"等症结,经由新媒体"技术赋权"的无限放大,形塑和推动网络民粹主义的泛起、 传播.作为一种"符号—行为"的话语形式,网络民粹主义聚焦"社会议题",运用"二元对立"叙事结构、"另类事实"吸睛方式、"情感互动"舆论手段等生产策略,塑造出以"'平民至上'虚无主义'暴力崇拜'"为特征的反话语体系,与社会主义主导话语引领舆情秉持的民本性、 科学性、 法治性背道而驰.结合网络民粹主义的反话语表征,必须立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引领,从改善和保障民生、 强化网络监管和法规建设、 提升公众理性认知等方面对这些行为进行消解,使社会舆论回归公共利益的真正诉求.
网络民粹主义、反话语表征、舆论监管
D64(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
教育部重点课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审美教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重点创新项目"后真相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重点创新项目"习近平新时代风险治理思想研究"
2020-12-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6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