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0460.2005.03.004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脉管浸润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血管浸润(BVI)和淋巴管浸润(LVI)所发生的不同程度的表达及其与NSCL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常规HE切片在光镜下从低倍镜到高倍镜全面观察切片,对116例NSCLC标本的BVI和LVI表达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内在联系.结果:NSCLC组BVI和LVI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8%和31.9%,血管浸润和淋巴管浸润与NSCLC患者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以及患者年龄、性别无关;各术后TNM分期的BVI发生比较:Ⅰ期与Ⅲ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术后TNM分期的LVI发生比较:Ⅰ期∶Ⅱ期、Ⅰ期∶Ⅲ期LVI的发生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N分期的BVI比较:0组∶1~3组、0组∶2组BVI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N分期的LVI比较:0组∶1~3组、0组∶2组LVI的发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与淋巴结转移及术后TNM的高分期密切相关,对NSCLC临床病理学评价有重要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血管浸润、淋巴管浸润、生物学行为
10
R734.2(肿瘤学)
2005-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24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