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47/j.cnki.2096-1413.202309016
更昔洛韦与干扰素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 比较更昔洛韦与干扰素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0例IM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80,更昔洛韦治疗)和对照组(n=80,干扰素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衣壳抗原(VCA)-免疫球蛋白M(IgM)阳性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的肝脏缩小、脾脏缩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退热、咽峡炎好转、淋巴结肿大缩小、变异淋巴细胞<10%及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VCA-IgM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VCA-IgM阳性率低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IM的效果较好,相较于干扰素,其能尽快缓解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缩短VCA-IgM转阴时间,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药物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更昔洛韦、干扰素、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8
R725.1(儿科学)
2023-04-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