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47/j.cnki.2096-1413.202307001
结直肠癌患者粪便中短链脂肪酸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CRC)患者粪便中短链脂肪酸(SCFAs)特征,为疾病的早筛和治疗提供有用信息.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7月南华大学附属邵阳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44例CRC患者(右半结肠癌20例,左半结肠癌24例)、42例结肠腺瘤性息肉(CAP)患者及体检中心40名健康人群,依次设为CRC组、CAP组、HP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粪便中SCFAs浓度.记录GC-MS检测结果;比较三组粪便中SCFAs浓度;比较右半结肠癌和左半结肠癌患者粪便中SCFAs浓度;采用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确定各组粪便中SCFAs特征.结果 6种SCFAs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8).与HP组比较,CRC组粪便中乙酸、丙酸、丁酸浓度及总SCFAs浓度降低,异戊酸浓度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AP组比较,CRC组粪便中丁酸浓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P组与HP组粪便中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浓度及总SCFAs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结肠癌患者粪便中乙酸浓度及总SCFAs浓度高于左半结肠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PLS-DA模型可以看出CRC患者与健康人群分离较明显,而CAP患者位于CRC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该模型未过度拟合,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发现,乙酸、丙酸、丁酸可作为CRC潜在的诊断标志物.结论 CAP患者粪便中SCFAs浓度介于CRC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CRC是在肠道环境改变的基础上发生的.CRC患者粪便中总SCFAs浓度较健康人群明显降低,特别是乙酸、丙酸、丁酸可作为CRC早期筛查的潜在标志物.
结直肠癌、结肠腺瘤性息肉、短链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8
R735.3(肿瘤学)
邵阳市科技计划项目No.2021072ZD
2023-03-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