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47/j.cnki.2096-1413.202214008
近视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结构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近视患者屈光度与视网膜黄斑区微循环结构的相关性,以为近视患者视力控制和相关眼底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眼科就诊的94例近视患者(94眼)为研究对象,依据患眼屈光度[用等效球镜度数(SER)表示]将其分为低度组(-0.75 D~<-3.00 D,28例)、中度组(-3.00 D~<-6.00 D,34例)和高度组(≥-6.00 D,32例).三组均采用电脑验光仪测定SER;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定黄斑区不同方位RT及DVD;采用微型视野计测定黄斑区不同方位MS.比较三组黄斑区不同方位RT、DVD及MS;分析ER与黄斑区不同方位RT、DVD及MS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RT、DVD及MS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黄斑区中心凹RT、DVD及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组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RT、DVD及MS低于中度组和低度组,且中度组低于低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SER与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RT、DVD及MS存在相关性(P<0.05),与黄斑区中心凹RT、DVD及MS无相关性(P>0.05).结论 随着近视患者屈光度的增加,黄斑区颞侧、鼻侧、上方、下方微循环结构出现退行性改变.
近视、屈光度、黄斑区、微循环结构
7
R778.11(眼科学)
2022-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