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47/j.cnki.2096-1413.202129004
幼儿RV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发生良性惊厥后脑脊液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幼儿发生轮状病毒(RV)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发生良性惊厥后脑脊液中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为该病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确诊RV感染腹泻患儿164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儿童保健健康儿童8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幼儿的一般资料、生活习惯及生活行为指标,探讨发生RV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是否发生良性惊厥将病例组患儿分为惊厥组(34例)和非惊厥组(130例).比较两组的脑脊液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核因子-κB(NF-κ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并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结局及预后.结果 两组幼儿的年龄、身高、体重、性别、喂养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良好洗手习惯、吮指习惯、经常户外运动、腹泻患者接触史、按时接种RV疫苗患儿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良好的洗手习惯、按时接种RV疫苗可有效降低RV感染性腹泻的风险(P<0.05),有吮指习惯、腹泻患者接触史会增大幼儿发生RV感染性腹泻的风险(P<0.05).急性期,惊厥组患儿脑脊液中的SIL-2R、IL-6、IL-8水平与非惊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组患儿脑脊液中的NF-κB相对表达量及NSE、BDNF水平均高于非惊厥组患儿(P<0.05).恢复期,惊厥组患儿脑脊液中的SIL-2R、IL-6、IL-8水平与非惊厥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惊厥组患儿脑脊液中的NF-κB相对表达量及NSE、BDNF水平均高于非惊厥组患儿(P<0.05).130例RV感染腹泻患儿经过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等治疗均康复出院,34例发生惊厥的患儿除经过抗病毒治疗、对症支持等支持治疗外,同时给予调节肠道菌群,地西泮镇静、吸氧等治疗措施后痊愈出院,随访6个月,无患儿出现惊厥复发或转为癫痫.结论 良好的洗手习惯、按时接种RV疫苗可有效降低RV感染性腹泻的发生,吮指习惯、与腹泻患者接触可能增大幼儿发生RV感染的风险.同时,RV感染腹泻的患儿发生惊厥后,其神经系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但通过积极治疗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
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惊厥
6
R725(儿科学)
2021-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