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47/j.cnki.2096-1413.201830028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在川崎病患儿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炎症因子、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入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12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根据丙种球蛋白的使用剂量分为小剂量组(n=60)和大剂量组(n=60).小剂量组予以小剂量丙种球蛋白分次给药治疗[丙种球蛋白0.4 g/(kg·d)],大剂量组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单次给药(丙种球蛋白2 g/kg),两组均进行15 d的治疗,治疗后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儿发热、颈淋巴结肿胀、黏膜弥漫性充血、躯干红斑、结膜充血的缓解时间;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15 d后PCT、CRP、TNF-α和IL-6水平;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15 d后CD3+、CD4+、CD8+水平及CD4+/CD8+;记录并统计两组治疗15 d后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头晕头痛的发生情况.结果 大剂量组发热、颈淋巴结肿胀、黏膜弥漫性充血、躯干红斑、结膜充血缓解时间均短于小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T、CRP、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降低,且大剂量组均明显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显著升高,CD8+水平显著均降低(P<0.05),且大剂量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小剂量组,CD8+水平低于小剂量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儿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头晕头痛的发生率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用于小儿川崎病的治疗中有助于缩短患儿症状改善时间,药物安全性较高,更加有助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且能提高患儿免疫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丙种球蛋白、小儿川崎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安全性
3
R725.4(儿科学)
2018-1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