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9347/j.cnki.2096-1413.201811002

肝脏增强CT扫描中采用常规扫描和能谱扫描方案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

引用
目的 探讨肝脏增强CT扫描中采用常规扫描和能谱扫描方案对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因病情需要拟行肝脏增强CT扫描的180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数字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A组采用常规扫描模式(管电压120 kVp、管电流180~600 mA、旋转时间0.6 s/周、扫描野40 cm×40 cm);B组采用能谱扫描方案1(管电压80、140 kVp切换,管电流370 mA,旋转时间0.7 s/周、扫描野36 cm×36 cm);C组采用能谱扫描方案2(管电压80、140 kVp切换、管电流297 mA、旋转时间0.6 s/周、扫描野32 cm×32 cm).三组均采用40%迭代重建算法2.0对图像进行处理.对各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和客观评价(包括肝脏CT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并记录辐射剂量.采用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评价各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 采用能谱模式图像的最佳单能量范围为58~70 keV.动脉期和门脉期,三组间肝脏CT值、SNR、CN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组和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三组间以上各参数(肝脏CT值、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和门脉期,三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图像的主观评分值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期,三组的图像的主观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CTDIvol、DLP及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和C组的CTDIvol、DLP及ED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肝脏增强CT扫描采用能谱扫描方案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推荐使用能谱扫描方案2.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辐射剂量、图像质量

3

R816.5(放射医学)

2018-05-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6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96-1413

61-1503/R

3

2018,3(1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