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47/j.cnki.2096-1413.201717006
乳腺癌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态学观察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的血管生成拟态(VM)观察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收集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107例,对其石蜡标本进行CD34和PAS双重染色,观察是否存在VM,并分析VM与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由肿瘤细胞围成的VM呈不规则的管道样结构,管壁内无内皮细胞衬覆,PAS染色可见相互连接成环状的网络通道,为基底膜样结构,这些PAS阳性管道与周边的正常血管联系紧密,且管壁内CD34染色阴性,管腔内偶见红细胞,周围无炎性细胞或坏死组织,如部分管道内皮细胞呈CD34染色阳性,则为内皮细胞性血管(血管生成).CD34和PAS双重染色结果 发现,107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中,25例有VM形成,阳性率为23.4﹪.肿瘤大小>2 cm、Ⅱ~Ⅲ级、淋巴结转移组的VM阳性率高于肿瘤大小≤2 cm、Ⅰ级和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患者年龄≥50岁组与年龄<50岁组的VM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中存在VM,且VM形成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和远处转移有关.
乳腺肿瘤、血管生成拟态、临床病理特征
2
R737.9(肿瘤学)
2017-07-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