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347/j.cnki.2096-1413.201706002
GFAP在脊髓损伤后表达的数量—时空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大鼠脊髓损伤后损伤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量变化的时间及空间分布规律,探讨抑制GFAP增加的最优时间及部位.方法 选取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各损伤组使用NYU impactor打击器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分别于造模前、后相应时间节点对各组大鼠实施运动功能BBB评分,于预定时间点处死大鼠,取损伤段脊髓组织行免疫荧光染色,行阳性细胞计数,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造模前后各组大鼠BBB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脊髓灰、白质中均有GFAP表达,但损伤各组GFAP平均阳性细胞数与假手术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且以损伤后14 d组的表达数量上升最为显著(P<0.01),各组白质区GFAP平均阳性细胞数的增加均较灰质区更为显著(P<0.01).结论 脊髓损伤后损伤脊髓组织中GFAP的表达增加,损伤后l4 d达到最高,主要集中在损伤白质区.对GFAP进行特异性抑制最好在损伤后l4 d以内的脊髓白质区实施.
脊髓损伤、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计数
2
R651.2(外科学各论)
2016年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2016SF-072
2017-04-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