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528/j.issn.1003-3548.2023.03.009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再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效果及再骨折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所有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评分、椎体骨折压缩程度及伤椎Cobb角变化情况,再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再骨折进行分组,再发骨折组23例,未再发骨折组57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再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80例患者术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可达91.25%,术后7 d、28 d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伤椎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28 d患者VAS评分、ODI均显著低于术后7 d(P均<0.05).单因素分析,年龄、糖皮质激素使用史、骨折病史、术前骨密度、术前骨折椎体数、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骨折压缩率、椎体高度恢复率均为该类患者再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多因素分析,年龄≥70岁、有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术前骨密度1.0~2.5 g/cm2、术前骨折椎体数≥2个均为该类患者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显著,尤其在术后疼痛缓解、椎体骨折压缩及伤椎Cobb角改善方面均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再骨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0岁)、糖皮质激素使用史(有)、术前骨密度(1.0~2.5 g/cm2)、术前骨折椎体数(≥2个).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再骨折、影响因素
43
R683.2;R318;R725.6
2023-05-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