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3-3548.2001.05.047
药物半衰期与临床合理用药
@@ 临床应用药物治疗疾病,药物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都或多或少地有些不良反应.为了使药物更好地发挥疗效和减少毒性反应,应根据药物的半衰期,选择最适当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拟定合理的治疗方案.随着临床药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为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提供了依据,也使临床用药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例如青霉素半衰期为0.5h[1],在体内代谢及排泄极快,用药后3~4h约90%已排泄,6h后血药浓度已达不到最小抑制浓度,但由于青霉素属繁殖期杀菌药,故延长给药时间仍可维持疗效.在一般感染时,其间隔时间可延长为8~12h,因此临床上青霉素静脉给药时,应间歇给药,每日剂量分2~3次给药[2].而过去将1日剂量1次给药,使1日内大部分时间血药浓度低于最小抑制浓度,这样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反而让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可能加大.故临床用药如不注意药物的半衰期,不仅影响疗效,而且还可能造成药源性疾病.因此,药物的半衰期应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
药物半衰期、给药间隔时间、最小抑制浓度、临床用药、青霉素、血药浓度、治疗效果、药物剂量、药源性疾病、治疗作用、治疗疾病、治疗方案、应用药物、一般感染、体内代谢、排泄、每日剂量、临床医生、临床药学、静脉给药
21
R9(药学)
2004-10-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