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3384.2019.09.011
肝硬化腹水患者抗凝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抗凝治疗对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市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1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凝治疗组(90例)、规范治疗组(60例)和空白组(10例).规范治疗组入院后即给予利尿、限盐、纠正低蛋白血症等规范化治疗,抗凝治疗组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空白组在规范化治疗基础上每日皮下注射同等剂量的0.9%氯化钠溶液.观察对比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出血风险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抗凝治疗组腹水消退时间、D-二聚体水平少于规范治疗组和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门静脉主干内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行组内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腹水量均少于各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治疗组治疗后D-二聚体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门静脉主干内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凝治疗组不良反应包括13例局部出血(14.4%)、1例局部过敏(1.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男性、糖尿病、高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吸烟史、血凝常规异常是出血的危险因素.规范治疗组以及空白组未有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规范化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可使腹水消退时间明显缩短,凝血状态明显改善,安全性较好,但对门静脉主干内径无显著影响.
肝硬化、腹水、低分子肝素、D-二聚体
17
R575.2(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上海市嘉定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2017ZD01
2019-1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