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3429.2021.02.024
面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解剖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十分常见,多由面部外伤、感染、畸形及肿瘤等导致[1].既往临床常以邻位皮瓣修复为主治疗因上述原因导致的面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但存在供区破坏大、皮瓣转移困难、分期手术等缺点[2].随着"皮瓣经济学"理念的提出,穿支皮瓣应运而生,其极大减轻了供区畸形的发生,提高了修复效果[3].2005年,Hofer等[4]首次运用面动脉穿支皮瓣( facial artery perforator flap, FAPF)治疗面部皮肤及软组织缺损,获得巨大成功,因其具有皮瓣移位及设计灵活、皮瓣质地菲薄、供区损伤小、外观满意、与面部其他部位质地及颜色相近、手术操作相对简便、保留供区功能和外形、成活率高、无需分期手术等优点,在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已广泛应用[5].为使临床医生更好地应用FAPF,使患者受益,现复习文献总结FAPF 的供血血管解剖及临床应用特点如下.
外科皮瓣、面动脉、血管、解剖、综述
34
R622.1(整形外科学(修复外科学))
河北省2019 年度医学科学研究课题计划项目20191727
2021-03-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