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3429.2019.01.008
rt-PA静脉溶栓和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不同发病时间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和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发病<3.0 h及3.0~4.5 h的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2例,根据发病时间的不同(<3.0 h、3.0~4.5 h)分为A、B两组,其中A组90例、B组92例;A、B两组再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rt-PA静脉溶栓或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分为A1、A2亚组及B1、B2亚组,其中A1亚组43例、A2亚组47例、B1亚组45例、B2亚组47例.分别观察比较各亚组治疗前及治疗3 h、24 h、7 d、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治疗90 d时总有效率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①A1亚组和A2亚组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呈渐进线性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亚组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亦低于A2亚组治疗后相同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90 d时,A1亚组总有效率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均优于A2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B1亚组和B2亚组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呈渐进线性降低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时,B1亚组和B2亚组总有效率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B1亚组口腔黏膜出血发生率高于B2亚组(χ2=4.128,P=0.004),余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1亚组和B1亚组相比,治疗后90 d时总有效率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亚组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A2亚组和B2亚组相比,治疗后各时点NIHSS评分、治疗后90 d时总有效率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越早进行静脉溶栓干预效果越佳;对于发病时间<3.0 h的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效果更佳,而对于发病时间在3.0~4.5 h的患者,使用rt-PA静脉溶栓和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当,且安全性相同.
卒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32
R74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沧州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72302033
2019-0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