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2-3429.2014.10.040
经直肠超声检查技术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局限性
前列腺癌是威胁世界男性健康的主要疾病[1],近十年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提高了近5倍[2]。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早期局部前列腺癌的5年存活率可达100%,但晩期前列腺癌5年存活率降至28%[1]。因此,早期诊断成为提高前列腺癌患者存活率的关键。临床筛查前列腺癌常用直肠指诊(digital rectal examination, DRE),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 PSA)检测和经直肠超声检查(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TRUS)3种方法。 DRE与PSA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较差;TRUS技术于1968年由Watanabe等[3]首次报道,近半个世纪以来不断改善,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前列腺癌病理组织学特点、各种检查方法自身的局限性,以及临床科室、影像科对检查方法选择不当等原因,误漏诊病例屡见不鲜。本文就目前各类TRUS影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局限性作一综述,以便帮助临床更好地选择检查方法,减少前列腺癌的误诊。
前列腺肿瘤、腔内超声检查、诊断、磁共振成像
R737.25;R445.1(肿瘤学)
2014-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