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6483.2014.11.020
被误诊为“心包积液”的重症肺炎一例
患者男性,28岁,既往健康。入院一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于当地医院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持续一个月未见缓解;入院20 d 前出现胸骨后疼痛,伴呼吸困难,行心脏超声检查示局限性心包积液,未行其它辅助检查,2012年11月4日收入我院心内科病房。入院查体:体温38.9℃,脉搏144次/分钟,呼吸频率24次/分钟,血压106/55 mmHg,右下肺呼吸音弱,心律齐,余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2.5×109/L,动脉血气分析示pH 值7.47,二氧化碳分压24 mmHg,血氧分压59 mmHg。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复查心脏超声示:心包内可见液性暗区,右室前壁前2.52 cm,左室侧壁3.56 cm,肺动脉外侧1.28 cm,其内透声不良,可见弱回声光点,右室前壁局部呈尖角样隆起,与壁层心包粘连,提示“中等量心包积液(局限于右室前壁及左室侧壁处)”。诊疗经过:患者入院后诊断为“急性心包炎,心包积液”,给予莫西沙星+氟氧头孢钠联合抗感染治疗,但治疗效果不佳,患者间断高热,体温可高达42℃,频繁抽搐,抽搐时呼之不应,尿便失禁,于11月7日转入重症医学科(ICU)。入 ICU 时患者意识模糊,双侧瞳孔等大,口唇发绀,右下肺呼吸音弱,可闻及湿音,余未见异常。立即给予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适度镇静、物理降温等积极抢救,再次复查心脏超声仍提示局限性心包积液;CT 示颅脑未见异常,双肺感染性病变。诊断为“呼吸衰竭、急性心包炎、心包积液、肺炎”,给予抗炎(亚胺培南、替考拉宁)、化痰、营养心肌、促醒及保护脏器功能等相关治疗措施。经上述治疗后,患者的意识迅速转清,但脱离呼吸机困难,11月8日行心脏三维成像(64排 CT)检查示心包大量积液(图1),心外科及心内科医生会诊均不建议行心包穿刺术,胸外科医生会诊建议行开胸探查、心包开窗术。11月11日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患者并无中至大量心包积液(极少量),探查示右肺中下叶严重感染、坏死,缺乏正常肺组织结构,并发肺不张,并与心包严重粘连,术中切除右肺中下叶,并行胸腔置管引流及心包开窗引流术。术后返回 ICU,病情明显好转,于术后第4天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第6天转回病房继续治疗。患者术后病理回报为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伴淤血、出血、肺泡上皮增生(右肺中下叶),慢性化脓性炎(受侵心包)。
误诊、大量心包积液、治疗、患者、心脏超声检查、慢性化脓性、急性心包炎、术后第、拔除气管插管、辅助检查、肺呼吸音、右肺、胸腔置管引流、心内科、局限性、肺组织、二氧化碳分压、窦性心动过速、动脉血气分析、胸骨后疼痛
R563.1(呼吸系及胸部疾病)
2014-12-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842-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