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5-6483.2001.06.032

直肠下段癌、肛管癌会阴原位人工肛门成形术的改进及疗效观察

引用
@@我科自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收治56例直肠下段、肛管癌,实施改进的席氏法手术后,随访观察1年,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39例,女性17例.年龄14岁~70岁,其中以45~60岁最多,占80.4%(45/56).直肠下段高分化腺癌15例,低分化腺癌20例,未分化癌8例.肛管鳞癌12例,基底细胞癌1例.采用Duke's分期标准,A期22例,B期10例,C1期20例,C2期4例.二、手术方法以Mile's术为基础,先解剖出脾曲以下的结肠、乙状结肠、部分直肠,距肛缘皮肤5 cm处切开皮肤,向外上游离切断盆底诸肌.切除近直肠处的乙状结肠、全部直肠及肛管;清扫系膜下血管根部淋巴脂肪组织,连同系膜下血管、直肠假性系膜、直肠两侧韧带、直肠旁提肛肌、坐骨直肠窝内淋巴脂肪组织、肛管部皮肤等.改进之一为距乙状结肠切端(人工肛口)以上8~10cm结肠前壁作4~6针双层间断浆肌层半环内折缝合,使肠壁向内形成嵴.起机械性屏障粪块过快地推向乙状结肠作用,是联想到乙状结肠生理性弯曲而设计的.改进之二是距人工肛门口处乙状结肠平滑肌向近心端剥离2~3 cm,间断缝合肌层数针形成套叠环,然后剪除多余的粘膜,再将肛缘皮肤与肠端粘膜缝合.使肛口处的套叠环类似生理性肛门内括约肌即所谓再造肛门内括约肌,可引起便意及控制大便双重作用.改进之三是将乙状结肠半环内折处前壁与会阴体缝合数针,后壁固定于骨尖上使肠管形成同上的角度即类似生理性肛直角.肠壁感受器受到刺激引进直肠收缩,肛门内括约肌松弛,肛直角增大,粪便排出体外.

直肠下段癌、肛管癌、原位人工肛门形成术

9

R73;R65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405-40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临床外科杂志

1005-6483

42-1334/R

9

2001,9(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