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2390.2015.09.001
血液透析长期血管通路及并发症处理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肾脏替代治疗手段之一,而良好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随着血液透析技术、设备的不断完善,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疾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龄的不断延长,对能够满足长期维持透析血管通路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有较高的通畅率、较长的使用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还要有一定的美观性,尽量减轻透析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他们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1960年,Quinton 将患者肢体动静脉用聚四氟乙烯管(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在体外连接起来,首次建立动静脉外瘘用于血液透析治疗。1966年,Brescia 和 Cimino 发明的自体动静脉内瘘使血液透析技术进入了新的时代,而目前仍是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最安全有效的首选血管通路。上世纪70年代,移植血管内瘘的试行为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建立开辟了新的方向[1]。但同时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并发症正日益成为透析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也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系统治疗的一项重要医疗开支,给每一位透析患者造成不小的心理和经济负担[2]。因此,如何建立良好的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减少相关并发症成为目前肾脏病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按照使用时间的长短大致分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和长期血管通路。临时性血管通路主要指经皮中心静脉穿刺置管;长期血管通路包括半永久性血管通路,主要指长期中心静脉置管,即带 Cuff 的中心静脉导管以及各种自体动静脉内瘘、移植血管内瘘等。本文重点就目前常用的长期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及其相关并发症处理进行阐述和讨论。
血液透析技术、透析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肾病患者、血管内瘘、永久性血管通路、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治疗、临时性、聚四氟乙烯管、静脉穿刺置管、动静脉外瘘、治疗手段、移植、医护人员、研究课题
R45;R69
2015-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16-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