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2390.2012.12.006
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长期中心静脉导管功能不良的体会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利用长期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6例,首次透析时血流量均大于250 ml/min,观察期1年.
2.方法:①入选标准: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无尿激酶使用禁忌;无活动性出血及出血倾向.②分组: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8例,每周使用尿激酶封管2次,对照组8例,每周使用肝素封管2次,2组凝血酶无差异.③方法:每次透析结束后,以弹丸式分两次向导管动静脉端分别注入20ml生理盐水.实验组使用含5万单位尿激酶生理盐水溶液,对照组使用肝素原液封管.④导管功能不良的判定:透析前动脉端或静脉端抽血不畅,透析中血流量小于250 ml/min,且需频繁更换导管动静脉端,血流量不能达到血液透析的要求.⑤导管功能良好的判断:每次透析时用注射器抽吸动静脉封管液通畅无阻力,血流能达到血液透析的要求.⑥凝血功能检测:透析上机前抽静脉血检测,每3个月1次.比较2组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
预防、维持性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透析时血流量、尿激酶、静脉端、动静脉、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生理盐水、封管、中心静脉置管、实验组、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凝血功能检测、资料与方法、对照组、注射器抽吸、静脉血检测
12
R69;R47
2013-03-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