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2587.2018.02.011
单采血小板采集前后献血者外周血溶血率的变化分析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性别献血者献不同治疗量血小板后外周血溶血率的变化,探讨不同性别、不同单采血小板采集量对献血者外周血红细胞破坏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单采血小板献血者40例,测定献血者采集前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常规,计算采集前后溶血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40例献血者单采血小板采后溶血率明显高于采前(t=2.71,P<0.05);在不考虑献血量差异的情况下;女性献血者采后外周血溶血率比男性献血者高0.011%(F=28.29,P<0.05);女性献血者平均采集时间为72.20 min,比男性献血者高24.15 min(t=4.42,P<0.05),但不同性别献血者采集的全血处理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P>0.05);在不考虑性别差异的情况下,献2个治疗量献血者外周血溶血率比献1个治疗量血小板的溶血率高0.019%(F=90.00,P<0.05);女性献血者献2个治疗量与献1个治疗量血小板外周血溶血率的差异比男性献血者献2个治疗量与1个治疗量血小板外周血溶血率的差异高0.023%(F=33.43,P<0.05).结论 使用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采集,会导致一定程度的红细胞破坏,引起献血者外周血溶血率升高,采集时间是影响外周血溶血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女性献血者的影响更为明显.
单采血小板、溶血率、献血者
20
R331.1+43(人体生理学)
2018-05-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