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13
不同采集模式单采血小板后献血者外周血小板计数的变化情况
目的:探讨利用间隔采集与连续采集模式行单采血小板采集后,对献血者外周血小板(PLT)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进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4例,将其分为2组,分别行间隔采集模式(2 U/次→1 U/次→2 U/次)与连续采集模式(2 U/次),对两组对象采集前、后以及采集后12个月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以及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连续模式2次单采前PLT水平低于间隔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模式采集12个月后,MPV、P-LCR、PDW与间隔模式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模式BMI≥24高于间隔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采集应结合捐献者的PLT与BMI等指标进行综合考虑,若捐献者BMI≥24,建议采取间隔采集模式。
间隔采集模式、连续采集模式、单采血小板采集、外周血小板
18
R457.1+2;R331.1+43(治疗学)
本课题受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3~2014年度采供血专项基金CGX2012-12
2016-12-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52-55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