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01/j.issn.1001-1420.2017.05.015
儿童及青少年膀胱癌临床特点与发病机制研究(附1例罕见17岁女性膀胱癌报告)
目的:分析总结小儿膀胱癌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相应的诊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1995~2016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收治膀胱癌患者,报告1例17岁女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诊疗过程,并探讨儿童膀胱癌的发病机制.结果:17岁膀胱癌女性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间断无痛肉眼血尿、无吸烟等常见膀胱癌相关危险因素,予以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未予行膀胱灌注化疗或免疫治疗.术后病理提示: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免疫组化:Ki-67<1%,FGFR3-.术后24个月复查泌尿系统超声及膀胱镜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儿童及青少年膀胱癌十分少见,女性患者更为少见.其发病机制与传统成年人的发病机制截然不同.病理类型多为分化较好的低度恶性潜能尿路上皮乳头状肿瘤或低级别尿路上皮癌,肌层浸润少见.临床预后较好.治疗方案主要为TURBT,除术后病理提示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外,术后可不予与膀胱灌注化疗或免疫治疗.
儿童、青少年、膀胱癌、临床特点、发病机制
32
R737.14(肿瘤学)
2017-07-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38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