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1-4695.2021.10.016

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细胞因子水平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患者椎动脉斑块形成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引用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细胞因子水平与老年后循环脑梗死(PCCI)患者斑块形成及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PCCI患者100例,依据椎动脉CT血管造影诊断结果 方法 分为不稳定性斑块组(UP组,n=30)、稳定性斑块组(SP组,n=50)、无斑块组(NP组,n=20).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及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神经细胞因子[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神经功能、健康状况、精神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症状、后循环缺血及预后情况.结果 UP组患者的血清YKL-40、VCAM-1、ICAM-1水平均显著高于SP组、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P组患者的血清GFAP、NSE、S100-β水平均显著高于SP组、NP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低于SP组、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P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显著高于SP组、NP组,欧洲脑卒中量表(ESS)评分、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Barthel指数均显著低于SP组、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P组患者的头晕、双肢乏力发生率均显著高于SP组、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P组患者脑梗死发生率、脑梗死再发率显著低于SP组、NP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显著高于SP组、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后循环脑梗死椎动脉斑块不稳定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神经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增高.

老年人、后循环脑梗死、炎性因子、神经细胞因子、斑块形成、斑块稳定性

20

R743.3;R473.74;R543.5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2017WS140

2021-06-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066-1069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1671-4695

11-4749/R

20

2021,20(10)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