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4695.2019.17.004
左冠脉前降支结扎法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心电图演变过程及中药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左冠脉前降支结扎法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模型心电图演变过程及中药干预的效果.方法 取60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组(仅绕过左冠状动脉,打松结,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B组(通过左冠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AMI模型,并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C组(建立AMI模型,并给予通心络胶囊作为对照药物灌胃)、D组(建立AMI模型,并给予益气药灌胃)、E组(建立AMI模型,并给予活血药灌胃)、F组(建立AMI模型,并给予益气药+活血药灌胃),各组均为10只.比较各组大鼠术前、术后即刻、术后7 d和术后14 d 12导联心电图变化、QRS波群时程及病理性Q波等参数的差异.结果 B组术后不同时间点均发生明显的波形改变,术后即刻ST段较A组开始抬高,术后7 d时获得峰值,术后14 d时下降;D组ST段变化情况与B组相似,但其在术后7 d时ST段偏移程度更明显,后续回落速度减缓;E组术后不同时间点ST段未出现明显回落现象;C、F组术后不同时间点ST段变化幅度相当,且相比模型组,C、F组ST段显著降低,其中F组更显著(P<0.05).相比A组,B组术后不同时间点QRS波群时程均明显延长(P<0.05),且术后7 d时达峰值;相比B组,C、E、F组术后14 d时QRS波群时程显著减少,其中F组更为显著(P<0.05),而D组未出现QRS波群时程的明显缩短(P>0.05).A组手术前后均无病理性Q波的出现;其它各组术后即刻时亦无病理性Q波的出现,但均在术后7、14 d时出现病理性Q波,且均在术后7 d时的发生率最高;相比B组,C、E、F组术后14 d时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其中F组发生率最低(P<0.05),而D组术后病理性Q波的发生率与B组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心电图检查不仅可整体评估大鼠AMI演变过程,而且可有效评估中药干预的效果,从而可作为一种客观且值得推广的评估方法应用于心肌缺血性疾病的实验研究领域.
大鼠、心肌梗死、左冠脉前降支、心电图、益气活血
18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MSLH0837
2019-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804-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