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4695.2015.22.024
评价不同的纤维桩表面处理方法对纤维桩修复后牙根抗折裂性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纤维桩表面处理方案对修复后牙根抗折裂性能的影响,并为临床口腔修复积累经验。方法选取于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行正畸拔除的33颗前磨牙作为样本。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3根纤维桩进行分组,分别设为 A 组(对照组)、B 组(喷砂组)和 C 组(过氧化氢酸蚀组)。将上述纤维桩置于离体牙内,树脂成核,并行金属全冠修复。样本牙经冷热循环及循环加载模拟口腔环境处理后,将其置于电子万能实验机上测评其抗折裂强度,计算折裂率。结果三组间牙根长度、颈部颊舌径、颈部近远中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B 组和 C 组抗折裂强度均高于 A 组( P ﹤0.05),B 组与 C 组的抗折裂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A 组牙齿折裂率为81.8%,明显高于 B 组和 C 组牙齿折裂率的36.4%、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B 组和 C 组牙齿折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纤维桩表面行喷砂或过氧化氢酸蚀处理后,能有效增强修复后牙根的抗折裂强度,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纤维桩、正畸矫正、牙根、抗折裂
R78;R47
2015-1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902-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