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1-4695.2015.22.020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进行跟踪调查研究和分析,研究导致恶性青光眼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4年7月期间进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70例712眼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69例305眼,女性301例407眼,根据手术后患者是否出现恶性青光眼的情况将患者分为恶性青光眼组(11例17眼)和非恶心青光眼组(559例695眼),其中发生恶性青光眼病情占总患病眼数比率为2.38%。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前房深度、晶体厚度、房角结构和眼轴长度等情况进行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非恶性青光眼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4±5.8岁,相比恶性青光眼组的平均年龄57±6.2岁,明显偏高,两组间年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非恶性青光眼组患者的眼压平均处于(22.6±2.9)Hg,与恶性青光眼组患者的平均眼压(34.1±4.9)Hg 相比,明显偏低,两组间年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同时非恶心青光眼组患者的平均眼轴长度为(23.2±1.1)mm,相比恶心青光眼组患者的平均眼轴长度(21.7±0.5)mm,明显偏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年龄较轻、术前眼压较高及眼轴长度较短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更易发生恶性青光眼。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恶性青光眼、危险因素、相关性
R77;R27
2015-12-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892-1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