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583X.2016.09.021
2005~2014年血液系统疾病革兰阳性细菌院内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我科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革兰阳性细菌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耐药变迁特点及抗感染治疗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标本,其中获得革兰阳性菌株827株,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①革兰阳性菌比例2005~2007年稍有上升趋势,之后呈下降趋势,2012年后再度呈现上升趋势;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为主,葡萄球菌比例呈上升趋势,而肠球菌比例呈下降趋势。②与同期革兰阴性菌感染灶比较,分泌物和尿液革兰阳性菌比例更高,而痰液革兰阴性菌比例更高,血液和其他菌株两者比例相近。③各菌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保持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莫西沙星耐药率略增加,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各抗生素耐药率变化不大;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占金葡菌的30.6%,低于同期全院指标。④导管相关革兰阳性菌株占所有革兰阳性菌院内感染菌株的比例高于导管相关革兰阴性菌株占所有革兰阴性菌院内感染菌株的比例(P<0.05)。⑤对粒细胞缺乏的发热患者,初始经验性抗生素治疗时,抗革兰阴性菌抗生素单药或联合抗革兰阳性菌抗生素,其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回顾性研究总结了近10年血液系统疾病合并革兰阳性细菌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和耐药性等方面的特点,对于指导临床经验性抗生素选择等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血液病、感染、流行病学、革兰氏阳性菌
31
R552(血液及淋巴系疾病)
2016-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006-101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