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丹麦全国的随访研究:口服抗凝剂治疗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远期血栓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的风险评估
射频消融是目前治疗症状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推荐手段,但目前还不确定射频消融是否可降低房颤所致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指南建议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至少接受3个月口服抗凝剂治疗,但3个月后是否继续服用需个体化评估卒中风险。一项丹麦全国的随访研究针对口服抗凝剂治疗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血栓栓塞及严重出血风险进行了评估。该研究目的为评估口服抗凝剂治疗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3个月后远期血栓栓塞与严重出血风险获益。研究共入选2000~2011年间丹麦国内首次行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4050例。口服抗凝剂治疗相关的血栓栓塞及严重出血风险通过发病率及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受试者平均年龄为59.5岁,其中26.5%为女性。随访时间平均为3.4年,其中71例患者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占总随访人数的1.8%),接受和未接受口服抗凝剂治疗患者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病率分别为0.56和0.64。多因素分析显示,终止口服抗凝治疗并未增加栓塞风险的发生。房颤射频消融治疗3个月后有87例(2.1%)出现严重出血,接受和未接受口服抗凝剂治疗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99和0.44,表明口服抗凝剂治疗与严重出血并发症相关。研究表明与未接受房颤射频消融的队列相比显示,口服抗凝剂治疗可使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术后3个月发生血栓的风险减低。但口服抗凝剂治疗带来的严重出血风险高于血栓风险降低所带来的临床获益。该项研究结果仍需更多的随机研究来验证。
2015-03-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334-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