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1-5256.2018.04.027

调肝理脾法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脂质代谢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表达的影响

引用
目的 观察调肝理脾法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改善作用及对大鼠肝组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B(LC3B)表达的影响,探讨调肝理脾法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清洁级)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调肝理脾法组,每组10只.模型组、调肝理脾法组大鼠皆予以高脂饮食,共12周.调肝理脾法组大鼠造模同时给予调肝理脾方2ml· 100g-1·d-1灌胃(相当于成人剂量的5倍),对照组大鼠给予普通饲料及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12周末处死动物,采集血液、肝脏标本,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HDL-C、LDL-C水平,并通过HE染色观察肝脏脂肪变性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LC3B在肝脏组织中表达的变化.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等级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HE染色提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计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调肝理脾法组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活动度计分明显减轻,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HDL-C、LDL-C的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与模型组比较,除HDL-C外,调肝理脾法组大鼠血清AL,、AST、TG、TC、LDL-C的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LC3B表达水平略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50,P>0.05);与模型组比较,调肝理脾法组肝组织LC3B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1,P<0.05).结论 调肝理脾法对实验性SD雄性NAFLD大鼠肝功能、血脂等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SD雄性大鼠肝组织内的自噬水平有关.

调肝理脾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自噬、微管相关蛋白质类、大鼠、Sprague-Dawley

34

R575.5(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2015-3-114;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课题Z141107002514082;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科研合作基金项目SYSY-201410

2018-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829-835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临床肝胆病杂志

1001-5256

22-1108/R

34

2018,34(4)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