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1-5256.2018.04.023

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其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引用
目的 肝衰竭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血小板减少现象.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患者血小板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分析,探讨血小板水平及其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分析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6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的54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血小板由全自动血常规分析仪检测获得,促血小板生成素(TPO)水平采用ELISA方法检测获得.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预后相关参数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血小板计数变化对肝衰竭的诊断价值.结果 ACLF患者出院时死亡18例,病死率为33.3%.ACLF患者基线血小板为80.0(36.0 ~334.0)×109/L,较正常值明显下降.出院前血小板下降幅度在死亡组显著大于存活组[(-43.4士58.9)×109/Lvs(-11.5±29.1)×109/L,t=-2.827,P=0.041].以血小板变化-27.5×109/L为cut-off值,血小板变化>-27.5×109/L和≤-27.5×109/L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 vs 72.2%,x2=12.623,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血小板变化、PTA、Glu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血小板变化为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743.其中24例ACLF患者检测了血浆TPO水平,出院时死亡8例,病死率为33.3%.ACLF存活组与死亡组TPO水平分别为(91.8 ±39.8)pg/ml和(93.3±46.5) pg/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O,P=0.938).结论 ACLF患者基线血小板显著低于正常血小板的范围,血小板下降幅度是ACLF患者出院时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血小板减少与TPO水平下降无关.

肝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血小板生成素、预后

34

R575.3(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2017ZX10105005-003-003,2017ZX10203201-005

2018-09-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810-813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临床肝胆病杂志

1001-5256

22-1108/R

34

2018,34(4)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