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患者CT腹部脂肪定量参数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分组患者CT腹部脂肪定量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于1个月内行腹部CT和头颈CTA检查.将腹部CT原始数据上传至GE AW 4.7工作站,分别在后处理工作站上测量平脐水平腹部内脏脂肪面积(VFA)、皮下脂肪面积(SFA),计算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比值(VFA/SFA).基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由一名影像科高级职称医师评估颈动脉斑块.依据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关于动脉粥样斑块分型标准,将软斑块和以脂肪成分为主的混合斑块归为不稳定斑块,将钙化斑块归为稳定斑块.将患者分为年龄<70岁、年龄≥70岁两个不同亚组,分别比较稳定斑块、不稳定斑块患者亚组间临床实验室指标、腹部脂肪定量参数的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变量预测效能.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年龄<70岁亚组中,不稳定斑块组VFA>151.65 cm2的患者比例高于稳定斑块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SFA、VFA/SFA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3、0.288).在年龄≥70岁亚组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SFA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3).性别、SFA、VFA/SFA在两组间P值均<0.1,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SFA≤156.27 cm2的患者,SFA>156.27 cm2的患者发生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OR值为0.264(95%CI=0.079~0.887,P=0.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OR=3.676,95%CI:1.164~11.609,P=0.026)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SFA>156.27 cm2预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684.结论 在年龄<70岁的患者中,VFA与斑块稳定性有关.在年龄≥70岁的患者中,男性、SFA较低的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的风险更高.
斑块稳定性、内脏脂肪面积、皮下脂肪面积、年龄
42
R743.33;R541.4;R445.3
江苏省医学会伦琴影像科研专项资金项目;徐州市科学技术局重点研发计划;江苏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2023-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3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