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MRI诊断胸部硬纤维瘤的效能
目的 分析胸部不同部位原发及复发硬纤维瘤的常规MRI各序列特征及ADC值和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的定量表现.方法 搜集2017年7月至2020年12月间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部硬纤维瘤患者.均行常规MRI和动态增强MRI检查.基于标准MRI影像,根据手术史,进行原发及复发病灶的分组,分析病灶的大小、位置、边缘、形态、信号特点、单侧/双侧、邻近组织结构受累情况,重点记录肿瘤的信号强度、强化特点,通过后处理软件观察肿瘤的强化模式,判别TIC类型,测量病灶内的ADC值,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探讨术前影像诊断与术后诊断的误诊原因及影像-病理基础.结果 受检者的平均年龄是(43.07±16.23)岁(17~68岁),男女比例为0.33∶1,平均大小约71.9 mm ×44.3 mm×71.7 mm.发生于胸壁18例(含起源于胸膜外间隙筋膜的胸膜外区局限者8例,起源于胸膜外间隙朝胸腔生长者3例,起源于胸膜外间隙跨胸腔生长者3例,前胸壁乳腺后肌间区2例,侧胸壁含肩/腋窝区2例);颈胸交界锁骨区1例;纵隔区1例.肿瘤边缘清晰15例,边界不清晰5例.形态呈分叶状8例,类椭圆形8例,不规则4例.病灶在T1 WI均显示等信号,在T2WI图像上呈等偏高信号.均匀强化15例,不均匀强化5例,可观测到强化中内部低信号带.单侧19例,双侧1例;胸膜增厚15例(含胸腔积液1例),肺侵犯1例(复发伴4R组淋巴结累及),邻近骨质侵犯9例,邻近软组织侵犯12例,神经血管侵犯1例.14例初诊首发,6例复诊术后复发(含1例初诊复发).20例TIC分布均呈Ⅰ型(持续上升型).原发组14例ADC均值为(1.66 ±0.41)×10-3mm2/s,复发组6例ADC均值为(1.39±0.05)×10-3mm2/s.结论 常规MRI结合ADC值是胸部硬纤维瘤的重要检查手段,动态增强MRI呈持续上升的TIC分布是其重要特征,定量分析结合形态学有助于提高定性诊断效能.复发于原位置居多并向周围延伸且范围不定,通常信号不均,可合并出现淋巴结转移.
胸部硬纤维瘤、磁共振成像、定量、胸膜外间隙
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71873
2022-0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123-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