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膜期脑脓肿的高场强MRI影像特点
目的 分析包膜期脑脓肿在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特点,提高临床医师对脑脓肿影像特点的认识.方法 搜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包膜期脑脓肿的住院患者的高场强MRI资料,分析病灶数量、部位、形态、大小、边缘、信号特点及强化特征.结果 共搜集到30例患者MRI资料,发现脓肿病灶34个,其中单发病灶27例,多发病灶3例;额叶、颞叶、顶叶、枕叶、小脑、基底节区病灶数分别为11、9、7、4、2、1个.感染来源依次为隐源性16例、血源性7例、耳源性、开颅术后各3例、外伤性1例.脑脓肿的平均大小为3.60 cm×2.86cm×2.81 cm.所有病例均处于包膜期,脓肿轮廓清晰,均有包膜形成.14例形状为卵圆形,其他为不规则形.脓腔在T1WI呈低信号28例,高信号2例;除1例呈高低分隔信号外,其余29例T2WI全部呈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减低.脓肿壁在T2WI上全部呈现环形低信号,均可见不等高信号"靶环征".增强扫描后脓肿壁全部呈闭环强化,脓腔无强化.所有脓肿周围见不同程度的水肿带,有明显的占位效应.结论 脑脓肿大多数为单发,好发于额、颞叶,感染来源多为隐源性及血源性.高场强MRI检查简便易行,对包膜期脑脓肿的识别有很高的敏感性,尤其是在T2WI中的环形低信号,联合环形结构内的DWI高信号,可以更为敏感地识别出包膜期脑脓肿.
脑脓肿、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40
R737.25;R445.2;R651.1+1
2021-09-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460-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