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头颈部CTA改良法的个性化扫描初探
目的 初步探究体重和监测层面颈动脉CT峰值如何影响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改良法个性化扫描动脉内CT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42例,全部检查者均运用头颈部CTA改良法进行个性化扫描时间测算,测量并记录体重(记作:M)、监测层面双侧颈动脉中心区最大CT值(记作:Nmax)、主动脉弓层面动脉中心区CT值(记作:N1)、双侧颈动脉窦部层面动脉中心区CT值(双侧取平均,记作:N2)、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层面动脉中心区CT值(双侧取平均,记作:N3).结果 运用多元线性Pearson相关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M、Nmax与N2有中度线性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73、0.700,P值分别为0.000、0.000;标准化Beta值分别为-0.418、0.476,P分别为0.001、0.000,入选标准为P=0.10,排除标准为P=0.15),预测方程式为:N2 =617.929-4.806×M+0.999×Nmax;分别运用一元线性Pearson相关及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N1与N2、N3与N2均有高度线性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57、0.953,P值分别为0.000、0.000;标准化Beta值分别0.957、0.953,P值分别为0.000、0.000),预测方程式为:N1 =5.685 +0.795 ×N2、N3=7.254+0.857×N2.结论 M和Nmax与头颈部CTA个性化扫描动脉内CT值呈中度线性相关关系,N1与N2、N3与N2均有高度线性相关关系,运用相关预测方程式可以指导头颈部CTA个性化扫描.
头颈部CTA、改良法、小剂量监测、个性化
39
R743;TP391;F279.246
重庆市大足区科技发展项目DZKJ2018ACC1012
2020-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064-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