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能量CT定量参数鉴别克罗恩病肠腔狭窄性质可行性初探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技术以及常规形态学判断肠道克罗恩病(CD)肠腔狭窄性质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双源CT双能量扫描并经临床病理活检证实的肠道CD患者34例,共68段病变肠段,依据病理评分标准将肠段分为炎性肠段30段,纤维性肠段23段.对不同性质肠段CT小肠造影(CTE)征象评分,评价其与病理评分的相关性.不同性质肠段动、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能谱曲线斜率(K)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评价NIC及K鉴别肠段性质的能力.结果 CTE炎症性、纤维性评分和病理炎症性评分(r=0.510,P=0.014)、病理纤维性评分(r=0.439,P=0.025)正相关.动脉期炎性肠段及纤维性肠段NIC及K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二者NIC及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NIC及K值判断纤维性肠段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16、0.729,最佳阈值、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NIC 0.12 mg/ml、88.0%、52.2%;K 2.21、66.7%、77.3%.结论 双能量CT成像动脉期NIC及K值测量对肠道CD肠腔狭窄性质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克罗恩病、肠腔狭窄、纤维化、标准化碘浓度、能谱曲线技术、X线计算机
37
R736.6;R445.2;R814.42
云南省创新团队项目2014HC018
2019-0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01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