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低对比剂量肺动脉造影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使用低对比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疑似肺动脉栓塞的患者58例行CTPA检查.按检查奇偶周数分为低对比剂量组(Ⅰ组)和高对比剂量组(Ⅱ组).Ⅰ组28例: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使用对比剂量为35ml,选择监测点上腔静脉;Ⅱ组30例: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使用常规对比剂量80~90 ml,选择监测点为肺动脉干.两组肺动脉造影图像分别测量肺动脉主干、亚段级肺动脉、肺静脉、升主动脉的CT值.计算出肺动脉的对比度噪声比(CNR)进行客观影像评价.由两名资深影像学医师以5分制对两组的CTPA图像质量进行评分.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与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之间图像客观评价以及图像主观评分的统计学意义.结果 Ⅰ组图像的肺动脉主干CT值、亚段级肺动脉CT值、CNR均高于Ⅱ组,经独立样本t检验,均有统计学意义(t=2.0、P=0.04;t=2.6、P=0.01;t=2.6、P=0.00);Ⅰ组图像的主动脉CT值与肺静脉CT值低于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P=0.00;t=-3.2、P=0.01).Ⅰ组图像的CNR高出Ⅱ组图像10.6%.两名资深影像诊断医师以5分法进行图像质量评估,经MannWhitney U检验,医师A、医师B对Ⅰ、Ⅱ两组图像质量评估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2.3、P=0.02;Z=-2.8、P=0.02).两名医师对两组图像质量评估的一致性经Kappa检验一致性较好(Kappa值=0.81).结论 CTPA使用35 ml对比剂结合上腔静脉为监测点追踪触发扫描方法是完全可行的,并且图像质量好于常规扫描方法.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低造影剂量、肺动脉造影
33
2014-03-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8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