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动态增强膈下段下腔静脉形态与改良肝尾/右叶比值的关系
目的 探讨膈下段下腔静脉(SIVC)形态与改良肝尾/右叶比值(C/RL-r)的关系.方法 随机搜集100例患者腹部MSCT动态增强资料,测量C/RL-r,以其值1为界将100例分为A(C/RL-r≤1)、B(C/RL-r>1)两组.在冠状位测量SIVC平均长度、出孔处与离肝处左右径比值(R)及与人体矢状面夹角即倾斜度,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在横断位观察其断面形态,组间分布及两组临床影像肝硬化诊断率差异采用x2检验.结果 100例中,A组70例,B组30例;两组SIVC平均长度和倾斜度依次分别为(0.45±0.46)cm、(0.95±0.52)cm(P=0.000)和(7.14±5.14)°、(10.34±5.95)°(P =0.007).断面形态大致分为圆形类和非圆形类两类,A、B两组依次分别为46例、24例和12例、18例(P=0.017).两组R值平均为1.23±0.83和2.21±1.33(P =0.024).临床影像诊断为肝硬化A组5例(7.14%),B组17例(56.67%) (P =0.000).结论 SIVC倾斜度、平均长度、非圆形态及R值与C/RL-r呈正相关,前二者可能与右肝叶萎缩牵拉效应较大、肝硬化萎缩及局部脂肪积聚有关;后二者可能与尾状叶肥大、脂肪积聚压迫有关.
硬化,肝、下腔静脉、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测量
32
2013-12-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589-1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