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管外皮瘤MRI诊断以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颅内血管外皮瘤(HPC)磁共振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学对照,提高对HPC的认识和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颅内HPC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14例,平均年龄(46.8±13.8)岁,术前24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19例行水抑制T2WI,20例行扩散加权成像,8例行MR波谱成像,6例行灌注成像.3例行MRA,2例行MRV.分析其在不同序列上的影像特征并和病理对照.结果 26例HPC好发部位依次为旁矢状窦面、蝶骨翼区、天幕周、鞍区及大脑凸面.92.3%(24/26例)呈窄基底与脑膜相连.易侵犯硬膜及静脉窦.HPC实质呈T1WI等低、T2WI等高信号,强化不均.瘤内出血、囊变多见.部分囊变区强化明显,亦可见壁强化.肿瘤实质在ADC上呈等高信号,灌注成像上示肿瘤灌注高于皮质区.MR波谱成像上75%(6/8例)出现Cho增高,100%(8/8例)NAA及Cr峰降低,25%(2/8例)在3.56 ppm处出现一个较高的肌醇峰.33%(1/3例)可显示来自于左大脑前动脉的供血动脉.2例行MRV均可显示瘤周迂曲血管,以及静脉窦侵犯范围.结论 HPC少见,但在磁共振成像上有一定的特异性,rADC值、MR波谱成像、磁共振灌注成像有助于诊断,术前MRA及MRV对其诊断有一定指导意义.
血管外皮细胞瘤、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
32
2013-05-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17-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