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1-9324.2001.03.025
激光相机的灰度级调节
@@ 现代医学影像检查设备如CT、MR、DSA等都是采用数字化成像,因此数字激光相机取代了传统的模拟相机,成为主要的医学影像输出设备。临床使用中经常会出现主机监视器图像效果与打印胶片不一致的情况,表现为本底黑化度不足、整体均匀度差、亮区发灰等情况,这样会影响临床医生的诊断,造成漏诊或误诊。若常规的亮度补偿仍无法纠正,则需采用灰度级调节的方法来解决。
1 灰度级调节的概念
影像胶片由亮区和暗区组成,对应不同的组织结构。输出胶片中由黑到白的程度称为灰度,不同的灰度对应相应的灰度级。激光相机接收主机传输的数字化信息是以二进制数值表示的影像数据,当然这些数据中不包含胶片的感光特性及显、定影液的化学特性等信息。对于相同的影像数据,如果采用不同比例的药液或使用的胶片感光度不同则得到的打印胶片效果肯定有较大区别。为此需要靠调节相机输出单元中记录激光强度的方法进行校准,这一过程称为灰度级调节。在更换其他品牌的胶片或旧的药液更新时就需要进行灰度级调节,以获得最佳效果的影像胶片。
目前较新型号的激光相机都有自动调节灰度级的程序选项或设置,以保证良好的打印质量。可由用户设置定期进行该操作,在更换药水或胶片及清洗机器后也应执行该程序。但自动调节程序可调节的宽容度是有限的,当灰度级偏差过大时,自动校准程序将报错而不能正常进行,这时需要采用人工校准。
激光相机、灰度级、胶片感光度、自动调节、影像数据、医学影像、校准程序、数字化信息、输出设备、打印、组织结构、主机、药液、效果肯定、输出单元、设置、临床医生、临床使用、亮度补偿、检查设备
20
R81(放射医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