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6663.2020.10.010
结核病合并HIV/AIDS患者抗结核治疗中肠道菌群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抗结核治疗对结核病合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艾滋病(HIV/AIDS)患者肠道菌群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本院收治的结核病患者187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情况分为结核病合并HIV/AIDS组72例,结核病组135例.两组患者均行抗结核治疗,并分别留取患者治疗前后新鲜粪便1.0 g,对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类杆菌、肠杆菌、酵母菌菌落计数,并计算双歧杆菌/肠杆菌(B/E)值代表肠道微生物定植抗力.结果 治疗前,结核病组与结核病合并HIV/AIDS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产气荚膜梭菌、类杆菌、肠杆菌、酵母菌检出率以及菌落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结核病组、结核病合并HIV/AIDS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以及B/E值均显著下降(P<0.05),类杆菌、肠杆菌、酵母菌菌落数显著升高(P<0.05);与结核病组治疗后相比,结核病合并HIV/AIDS组患者治疗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菌落数以及B/E值均显著下降(P<0.05),类杆菌、肠杆菌、酵母菌菌落数菌落数显著升高(P<0.05);与结核病组比较,结核病合并HIV/AIDS组治疗后发生鹅口疮、皮肤损害、口腔黏膜白斑、带状疱疹、耶氏肺孢子虫肺炎、新型隐球菌病等机会性感染概率增加(P<0.05);B/E值<0.38是发生口腔黏膜白斑、带状疱疹、耶氏肺孢子虫肺炎、新型隐球菌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21,3.218,3.629,2.794,P均<0.05).结论 HIV/AIDS合并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时可能更容易发生肠道菌群变化,引起机会性感染增加.
结核病、艾滋病毒/艾滋病、抗结核治疗、肠道菌群
25
2020-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502-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