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6663.2017.04.04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组呼吸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发生于吸烟、有毒颗粒等吸入后,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不可逆性气流受限. 它是全球发病率最高的肺部疾病,至2020年将成为世界第三大致死病因[1]. 大量证据表明慢阻肺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临床表现除了肺部炎症外,还涉及一系列的肺外表现,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肺癌、代谢综合征、抑郁等,其中心血管疾病是慢阻肺患者最常见的致死原因. 研究证实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 FEV1 )每下降10%,则增加28%的心血管死亡风险和20%非致命心血管事件风险[2]. 慢阻肺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 OR 2. 46 ,95%CI 2. 02-3. 0 ) ,其中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循环疾病及动脉血管疾病的风险较对照组高2至5 倍[3]. 而慢阻肺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联,除了两者的共同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遗传易感性;还可能涉及多种机制参与其中. 在这篇综述中,我们探讨慢阻肺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并探索将来的治疗方向.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血管疾病、慢阻肺、死亡风险、缺血性心脏病、遗传易感性、炎症性疾病、全身性疾病、骨质疏松症、致死原因、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吸烟、危险因素、事件风险、气流受限、临床表现、可能机制、患者、呼气容积
22
R54;R56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1000015
2017-04-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29-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