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6663.2016.09.039
呼吸道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进展及对灾后救援的指导
病毒学是一门起步较晚的学科,1898年荷兰人Beijerink证明烟草花叶病是由滤过性病原引起,奠定了病毒是一种新的微生物的基础。在此后10多年内相继发现了包括鸡瘟病毒、狂犬病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和劳斯肉瘤病毒等10多种病毒。二十世纪30年代,实验动物、鸡胚和细胞培养技术的产生,成功地分离和培养了许多动物病毒,对病毒的检测方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再之后的体外培养细胞已经是分离、鉴定和大量培养病毒的简便而又十分有效的工具。到了五十年代,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为病毒的检测提供了另一种手段。与此同时,1942年荧光素标记抗体应用于微生物检测,1956年创建了放射免疫法,1966年的酶标记抗体细胞染色法,1971年改进后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皆对病毒的检测产生了重大影响, ELISA法至今仍是病毒快速检测的重要手段。然而,1953年Watson和Crick阐明DNA的双螺旋结构,开创了分子生物学时代,借着这个发展,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也应运而生。病毒基因的克隆、修饰、测序乃至人工合成,已是当今病毒快速检测的首选方法,为病毒性疾病的诊断开辟了更为广阔的途径。
呼吸道、脊髓灰质炎病毒、快速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标记抗体、细胞培养技术、微生物检测、烟草花叶病、显微镜技术、双螺旋结构、狂犬病病毒、分离和培养、放射免疫法、病毒性疾病、推广应用、实验动物、人工合成、培养细胞、抗体细胞
21
R44;R37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2003
2016-08-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689-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