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01/j.issn.2096-7993.2021.10.011
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病理与预后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CRS)的病理类型、临床特征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2017年1月一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行鼻内镜手术的135例CR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对病理切片逐一阅片,将患者分为4型,即嗜酸粒细胞型CRS(eCRS)、淋巴细胞和/或浆细胞型CRS、中性粒细胞型CRS和混合型CRS,后三者统称为非eCRS(non-eCRS).于2021年1-2月进行随访,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分布、临床特征及预后差异.结果:①135例CRS患者中,eCRS共42例(31.1%),non-eCRS共93例(68.9%),其中淋巴细胞和/或浆细胞型76例(56.3%)、中性粒细胞型4例(3.0%)、混合型13例(9.6%),组间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135,P<0.001).②eCRS患者术前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绝对值及百分比均较non-eCRS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125,P绝对值=0.030,P百分比=0.033).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EOS绝对值及百分比对eCRS均有预测价值,截断值为EOS绝对值大于0.325×109/L,百分比大于2.750%.术前外周血降钙素原在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69,P=0.647).③eCRS患者术前鼻窦CT双侧筛窦评分与双侧上颌窦评分的比值(E/M值)为2.03±1.23,而non-eCRS患者为1.47±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112,P=0.009).④101例有效随访患者中,eCRS共34例,控制7例(20.6%)、部分控制18例(52.9%)、未控制9例(26.5%);non-eCRS共67例,控制32例(47.8%)、部分控制26例(38.8%)、未控制9例(13.4%).non-eCRS组疗效明显优于eCRS组(x 2=7.499,P=0.024).结论:术前血常规检查EOS绝对值大于0.325×109/L或百分比大于2.750%时可初步预测eCRS,但准确性偏低.eCRS患者CT多表现为筛窦炎症为主的影像学特征,通常E/M>2.术后2~4年,eCRS组的疗效较non-eCRS差.
鼻窦炎;鼻息肉;嗜酸粒细胞;病理学;预后
35
R765.4(耳鼻咽喉科学)
2021-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914-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