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201/j.issn.2096-7993.2020.09.007
皮下免疫治疗在变应性鼻炎伴咳嗽变异型哮喘患儿中的二级预防作用及对血清sIgG4、IL-27和IL-33水平的影响
目的:评估皮下免疫治疗(SCIT)在变应性鼻炎(AR)伴咳嗽变异型哮喘(CVA)中的二级预防作用及对血清sIgG4、IL-27和IL-33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5~12岁AR伴CVA息儿的临床资料,分为对照组(52例)和SCIT组(60例),并随访3年.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对症治疗,SCI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SCIT.分析2组患儿在治疗3年期间产生新致敏原和发展为典型哮喘(CA)的例数,分析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sIgG4、IL-27、IL-33水平变化以及鼻炎症状评分(TNSS)、日间咳嗽症状评分(DCSS)、夜间咳嗽症状评分(NC-SS)、鼻炎药物评分(TRMS)、咳嗽药物评分(TCMS)、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结果:治疗期间SCIT组有4例(6.67%)产生了新致敏原,对照组有20例(38.46%)产生了新致敏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IT组3例(5.00%)发展为CA,对照组15例(28.85%)发展为C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线比较,2组血清sIgG4和IL-27水平在治疗3年后均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IL-33水平明显降低(P<0.05).治疗3年后,SCIT组的血清sIgG4和IL-2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L-3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基线相比,2组患儿的TNSS、DCSS、NCSS、TRMS、TCMS、VAS和FEV1%在治疗1、2、3年时均明显改善(P<0.05).2组间的TNSS、DCSS、NCSS、TRMS、TC-MS、VAS和FEV1%在基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3年后,SCIT组的以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CIT治疗能够预防AR伴CVA息儿产生新致敏原和发展为CA,同时SCIT治疗能够改善血清sIgG4、IL-27和IL-33水平.
皮下免疫治疗、鼻炎、变应性、咳嗽变异型哮喘、sIgG4、IL-27、IL-33
34
R765.21(耳鼻咽喉科学)
2020-1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93-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