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穿孔相关危险因素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鼻中隔穿孔相关危险因素及其相互影响.方法:130只SD大鼠分4组,A、B、C组为实验组,各40只;D组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以膨胀海绵片(Merocel,3 mm×5 mm)或明胶海绵团块置入大鼠左侧鼻腔,距离前鼻孔约15 mm.运用或不运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悬浊液左侧鼻腔内灌注.于术后2、3、5、7d分批处死A、B、C组大鼠各10只.直接处死D组大鼠10只.解剖并观察鼻中隔,解剖过程中经内镜采图.术后7d各组取左侧鼻腔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A组膨胀海绵片加金黄色葡萄球菌鼻腔填塞3d后80%以上发生鼻中隔穿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细菌培养均获阳性结果.B组无菌膨胀海绵片鼻腔填塞5d后70%以上发生鼻中隔穿孔,与之发生率逐步接近(P>0.05),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解剖见大鼠鼻中隔前下部存在解剖上的膜性薄弱区域.鼻中隔穿孔均发生于该区域,与膨胀海绵填塞部位无重叠.结论:鼻中隔穿孔的发生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其发生及发生部位主要取决于鼻中隔结构强度,血液循环障碍是导致穿孔的必要条件,而引流障碍和感染可促进鼻中隔穿孔的产生.
鼻中隔穿孔、危险因素、大鼠
26
R765.4(耳鼻咽喉科学)
江苏省卫生厅医学重点人才RC2007010;南京市医学科学发展项目QYK09171
2012-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47-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