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崩"现象的背后:"大乐教"到"小乐事"转向中的"学统"再造与礼乐关系重构
发生在春秋战国之际的"乐崩",关系到自周初至战国中晚期整个礼乐传统所发生的深刻变革:从外在看,它代表着有完整乐制设计、支撑的周初"大乐教",向着春秋以降注重"乐"的艺术性、娱乐性的"小乐事"状态的转变;从内在看,它代表着从依赖于制度支撑的"学统",向着基于历史叙事以凝聚道德德性的形态转变.同时,"乐崩"促发了礼乐关系的重构:如果说"大乐教"的礼乐文明是以"乐"为托底的文化形态、文化场域,则"小乐事"中的"乐"便成为"礼"的辅助形式.礼乐关系的这种转变值得注意,因为它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诸子(如孔子)之于礼乐问题的理解与判定.
乐崩、大乐教、小乐事、学统、礼乐关系
B222(先秦哲学(~前220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西比较视野下先前诸子思想研究项目
2022-03-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0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