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理解抑或任意的独断?——就《论语》"四十而不惑"章真伪问题的理解
经典文本的生命力存在于充满历史性的理解之中,罔顾理解的历史性而任意夸大理解主体(读者)自身的自由限度,必然会走向一种任意的独断.孔子不是苏格拉底,不能用苏格拉底式严谨的逻辑标准来强求孔子的人生经验总结,更不能把封建专制思想的源头归罪于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四十而不惑"章或真或伪,都无损于这一经典文本在延续中华传统文化命脉中的深层力量.
理解、《论语》、四十而不惑、文本
B222.1(先秦哲学(~前220年))
2021-07-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