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仁、礼关系:基于符号学的考察
西周的礼乐文化制度其实就是一套符号系统,用来规范人的各种表意活动,礼起到调节先民社会内部行为与关系的作用.礼崩乐坏之后,孔子以仁注礼,礼只有传达出仁的意义才符合孔子的仁礼关系.孔子之后,孟荀一水分流,孟子注重仁之于人的本质意义,明确仁与贤人君子的行为规范之间意指关系,偏重内在德性;荀子则肯定礼之于人的本质意义在于礼建构了人类社会的规范秩序,“别”则是礼的符号操作机制,讲求外在规范.孟子与荀子的不同取向也导致了其在后世不同的传播境遇.
礼乐制度、儒家、仁学、礼学、符号学
B22(先秦哲学(~前220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6XWW002
2020-12-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8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