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高与致中:先秦子学学术图景的两种结构——以《庄子·天下》与《荀子·非十二子》为线索
《庄子·天下》与《荀子·非十二子》在评述诸子各家时,其先后顺序都是依据特定线索来安排的,由此呈现出具有某种结构性的先秦子学学术图景.《天下》所呈现的结构特征在于阶梯式的“尚高”,惠施、墨翟、宋钘、慎到、庄周、老聃六派学说的境界逐渐接近于“道”,从惠到老在“接物”问题上愈发能摆脱主观、以道观物,在“应世”问题上则愈发有柔性、精微的手段,在“言说方式”上则愈发摆脱苛察、强辩之习.《非十二子》亦论述了六家学说,也涉及三类问题:它嚣、陈仲两派在“情性”(修身类问题)上,墨翟、慎到两派在“制度”(群治类问题)上,惠施、孟轲两派在“对待文化传统”(立说类问题)上,都陷入两种对立极端,荀子的礼义则为各类问题树立了持中的标准,这是一种钟摆式的“致中”结构.两文的三类问题相呼应,可提炼为“己”“他人”“说”三类范畴,体现了诸子学在根性上的一些基本构成要素.
《天下》、《非十二子》、诸子学、物、道
B26(现代哲学(1919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9ZDA244
2020-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67-78